编者按:稳定性冠心病(SACD)发病率远高于心肌梗死,其发病率仍不断增加。但现实临床实践中,其诊治却并未得到足够重视,存在严重滞后。6月13 ~16日,NCF 2019大会期间,北部战区总医院韩雅玲院士就2018年中国稳定性冠心病诊断与治疗指南(简称新指南)作专题解读。
北部战区总医院 韩雅玲院士
指南更新背景
ACC 2016美国心脏病和卒中概要显示,SCAD发病率远高于心肌梗死,且预计在2030年将高达成人人群的18%。然而,当前中国SCAD的诊治并未得到足够重视,防治方面也存在重大误区。很多人认为SCAD的管理与治疗已成熟,二级预防按照PCI指南中SCAD血运重建策略执行即可。现实临床实践中SCAD的误诊、漏诊率较高,患者生活质量较低,药物治疗不充分,二级预防措施应用不足,导致很多患者转变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血运重建策略不够规范,患者获益不明显且医疗费用增加。分析SCAD诊治滞后的原因可能与既往SCAD定义不明确、诊断流程不统一、临床医师对其评估手段不熟悉、治疗方法不够规范有关。此外,我国上一部有关SCAD指南为2017年发表的《慢性稳定性心绞痛诊断与治疗指南》,已超过11年无相关指南公布。因此,亟需出版新的指南来指导临床实践。
新指南更新工作自2017年7月启动,历时10个月完稿,于2018年9月正式发表,凝聚众多专家的智慧。
新指南重要更新
定义
新指南强调,SCAD包括慢性稳定型劳力性心绞痛、缺血性心肌病和ACS后稳定的病程阶段三种情况(不包括痉挛引起心绞痛和微循环障碍引起的心绞痛的情形),它们具有共同的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基础,临床上症状稳定或无症状,在缺血治疗上有共同之处。
诊断方法
新指南首次对胸痛症状患者推荐临床验前概率用于诊断SCAD,强调和肯定运动负荷试验的诊断价值。此外,随着PTP的增加,尤其是随年龄增高冠状动脉钙化越明显,冠状动脉CTA可能高估狭窄程度,故新指南对于冠状动脉CTA的推荐级别较负荷试验低,不推荐CTA用于无临床征象疑似冠心病患者。
危险分层
新指南认为,危险分层方法包括临床、左心室功能、负荷试验和CTA等,部分选择性患者可依据冠状动脉造影,故指南根据年死亡率为危险分层提供统一标准(低风险<1%,中等风险1%~3%,高风险>3%)。
强调长期动态评估的重要性
新指南推荐,对首次评估为低危但其危险程度可能发生变化的患者,建议定期再次评估以便准确掌握其病情变化,早期发现转变为ACS及心功能的变化,进而进行早期干预。
治疗策略及流程
优化药物治疗是SCAD治疗的基石,目的在于改善生存、减轻症状;建议的最佳药物治疗应包括至少一种抗心绞痛/缓解心肌缺血药物与改善预后的药物联用。具体来说,β受体阻滞剂、CCB、硝酸酯类药物、尼可地尔、伊伐布雷定和曲美他嗪等药物可缓解症状、改善缺血;抗血小板药物、β受体阻滞剂、ACEI或ARB类药物、调脂药物有助于改善其预后。
有关血运重建的适应证,新指南强调包括左主干>50%;前降支近段狭窄>70%;多支冠状动脉直径狭窄>70%(若<90%须有缺血证据或FFR<0.8)且LVEF<40%;任一冠状动脉直径狭窄>70%,表现为活动诱发的心绞痛或等同症状并对药物治疗反应欠佳。实施血运重建前应客观评价缺血范围、死亡或心肌梗死,从而挑选出最合适的患者;评价方法包括负荷运动心电图、无创负荷影像检查等。需强调,指南强调用FFR测定指导PCI治疗,因为FFR有助于挑选出能从PCI治疗获益的SCAD患者进而改善其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