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循环首页>正文

CMF专访 | 夏云龙教授:中国房颤流行病趋势与慢病管理现状

作者:国际循环网   日期:2018/7/9 16:20:26

国际循环网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近年来,心血管病相关的慢病管理备受关注。其中,心房颤动(房颤)尽早诊断、规范治疗,可降低卒中风险。

  编者按:近年来,心血管病相关的慢病管理备受关注。其中,心房颤动(房颤)尽早诊断、规范治疗,可降低卒中风险。2018年7月6日,CMF 2018大会主题报告专场,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夏云龙教授,以房颤的发病趋势为切入点,介绍慢病管理现状,接受了本刊的专访。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夏云龙教授
 
  从发病与流行现状看房颤管理的重要性
 
  房颤作为一种慢性病,发病率近年来逐渐增加。欧美相关数据显示,欧洲20岁以上人群中房颤的发病率已接近3%;我国房颤的发病率估计为0.7%~1%,患者数量估计为800~1000万。但鉴于很多无症状性房颤的存在,同时,从筛查角度而言,房颤诊断率和知晓率较低(一般每年体检仅进行一次心电图检查),因此,中国实际存在房颤患者数量远多于上述估计值。鉴于80岁以上老年人中房颤的发病率超过10%,随老龄化的加剧,房颤的发病率还将逐渐增加。
 
  房颤危害较大,可显著增加卒中风险,卒中患者中归因于房颤者的比例可达20%~30%。目前,我国卒中幸存者数量已达1100多万。在此背景下,房颤的管理尤其是血栓预防方面的抗凝综合管理非常重要。
 
  分层次做好房颤之可行方案
 
  房颤管理可分为抗凝管理、房颤的治疗及筛查等几个层面。其中,抗凝管理是房颤管理的基石。对大部分患者而言,房颤的短期发作并不会给患者带来生命威胁,但房颤患者一旦发生血栓事件,致死致残率将非常高,抗凝治疗是降低上述致死致残风险的核心和基石。以最传统的华法林为例,其可使高危房颤患者的血栓栓塞风险降低60%~70%。从现实角度考虑,目前,中国卒中幸存者中将近两三百万的合并房颤的患者,若能进行合理抗凝治疗则有望减少一两百万血栓栓塞事件。因此,抗凝的综合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随新型口服抗凝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解决了很多华法林应用的弊端。在此背景下,临床需合理规范进行抗凝治疗。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目前推广的抗凝门诊综合管理,无疑为大家提供很多可借鉴的经验。关于房颤的治疗,目前,指南已明确将导管消融治疗作为I类或IIa类推荐。但临床实践中,很多医生对房颤患者导管消融适应证的把握仍有待加强,需将患者转诊至电生理医生为患者提供进行导管消融适应证评估的机会。
 
  从美国及瑞典等大样本研究的随访数据来看,与药物治疗相比,导管消融治疗可显著降低卒中及死亡风险。筛查方面,手持心电设备等的应用提高无症状性房颤的检测率,这对房颤的综合管理也将提供一定帮助。
 
  以房颤为例探讨分级诊疗式慢病管理的发展趋势
 
  从各方面的进展来看,各亚专科的进展及知识更新速度都非常快。在这种情况下,开展基层分级培训和医疗合作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正在推行分级诊疗式的慢病管理,更多时候我们可能还需具体的抓手来实施。例如,针对房颤这种慢病管理,可从上级医院到基层医院进行抗凝的规范化培训、教育和基层管理,以这种具体项目为抓手来拓展相关慢病管理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我国相关政策的不断完善(如医生多点执业政策的出台)将有利于医生的互动交流和培训,也有助于各级医院紧密配合极大促进分级诊疗和慢病管理的推广。近年来,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在冠心病、房颤及心力衰竭等方面均积累很多经验,并开展心健康快车等公益活动,为慢病管理、急救及老年弱势群体的救治与疾病筛查等贡献一份力量。
 

 

版面编辑:张冉  责任编辑:任琳琳


房颤

分享到: 更多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招贤纳士
声明:国际循环网( www.icirculation.com)对刊载的所有文章、视频、幻灯、音频等资源拥有全部版权。未经本站许可,不得转载。
京ICP备15014970号-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17-0063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35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50541号
国际循环 版权所有   © 2004-2024 www.icirculati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公司名称:北京美赞广告有限公司 公司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朝阳门北大街乙12号天辰大厦1座1409 电话:010-51295530